close

第一章 一貫道簡介

 

  在這一章當中,我們主要簡介一貫道,使大家能夠對一貫道有基本的認識,而進一步的探究,再於往後文章中探討。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江南地區及北方的一貫道道親紛紛開始來台灣傳教。早期一貫道在台灣戒嚴時期,並無法合法化與順利的傳教,屢遭受到政府的取締,因此,多以秘密結社的方式進行。後來,政府對一貫道解禁,一貫道開始合法化的發展。

 

一、一貫道的道統與歷史簡介

 

  依據一貫道的說法,一貫道為上天所降下之大道,歷史與淵源、道統遠古承襲自伏羲氏,依據一貫道《性理題釋》[7] 第五章〈大道之沿革〉的記載:

 

  「…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

 

  在一貫道的道統中,將道脈心法之傳承分成三個時期[8] ,分別為東方十八代時期、西方二十八代時期、東方後十八代時期,此三個時期,正好對應一貫道的三期(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思想。

 

  以下,我們對於此三個時期作一個簡介:

 

(一)東方十八代時期

 

  一貫道認為,他們的道脈遠承自上古,由伏羲氏…傳承至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上古帝王與先賢…,此為「東方十八代」。此時期又稱為「青陽期」,一貫道認為「青陽期」由燃燈古佛掌天盤、伏羲氏掌道盤,而瑤池金母則負責末後收圓[9],此時期成佛道子為二億。

 

───────────

 

[7] 請另參考《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

 

[8] 請另參考《性理題釋》第六章〈道與教的差別〉一文。

 

[9] 依一貫道的說法,「收圓」指的是廣渡眾生成道,回歸到無極理天。

 

 

  青陽期的特色是道脈心法的傳承主要在天子,唯有天子才有資格傳承道脈心法,此時期的「道」降在天子之中。

 

(二)西方二十八代時期

 

  一貫道認為,在孟子之時[10],道脈傳承至西方,由釋迦牟尼佛承接道脈,此一說法另有一種版本,即是老子時期[11]。一貫道認為釋迦牟尼佛承接道脈心法,悟道成佛後,道統在印度開展成佛教,而自釋迦牟尼佛開始,一直至達摩大師(禪宗歷代祖師),此為「西方二十八代」。此時期是為「紅陽期」,一貫道認為此時期由釋迦文佛掌天盤、西正文佛掌道盤,西王聖母負責收圓,此時期成佛道子為二億。

 

  紅陽時期道脈心法分成三教,道脈心法分別在佛教、道教、儒教中。引述《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所述:

 

  「…幽厲之世,五霸疊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里傳猶龍之嘆,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

 

  以一貫道來說,紅陽期的特色是天子政令不能行政於天下,而此時的「道」由青陽期轉入紅陽期,此時期的道脈心法分別降在三教中。

 

  在《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中,對道統傳承作了以下描述:

 

  「…子思傳孟子,孟子以來,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宗,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

 

  從〈大道之沿革〉一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貫道認為宋明理學家亦為其道脈心法傳承的繼承者與道旨的闡發者。如果說,一貫道認為宋明理學與正信佛法亦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或說宋明理學家闡發一貫道的道旨,那麼,就事實而言,一貫道此論是很矛盾的。事實上,宋明理學的發展正是針對、沖著佛教而來的。

 

───────────

 

[10]請另參考《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事實上,孟子約於公元前372年左右出生,比釋迦牟尼佛晚了好幾百年。

 

[11]此版本說法引《老子化胡經》之說,認為老子化胡是至印度渡釋迦牟尼佛,或說老子轉化成釋迦牟尼佛而至印度開展佛教。

 

   例如,一貫道道統中所載的理學家張載,曾於《正蒙》〈大心第七〉中批判釋迦牟尼佛:

 

  「…釋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滅天地,以小緣大,以末緣本,其不能窮而謂之幻妄,真所謂疑冰者與!…」[12]

 

  而張載批判佛教的論點,正是以佛教的宇宙觀視山河大地為幻化的論點為基礎開展,批判佛教不重視教化的態度。若說正信佛教與宋明理學是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這是很牽強的。我們從史實來看,宋明理學事實上是敵對佛教的,若說此兩者水火不容的理論是為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則這是很矛盾的事實。

 

  復次,一貫道又認為「…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事實上,孟子比釋迦牟尼佛晚了好幾百年出生,若說在孟子之時,將道脈心法傳承給釋迦牟尼佛,這是很牽強的事。

 

(三)東方後十八代時期(或稱「老水還潮時期」)

 

 

  依據《景德傳燈錄》所載,禪宗在東土的傳承:達摩為東土禪宗初祖,二祖神光…一直至六祖惠能,此為禪宗在東土之傳承,於《景德傳燈錄》亦有詳細記載。

 

  但是,依據一貫道的說法,他們認為在梁武帝時代,達摩來到東土,是將一貫道的道脈心法傳回中國,因此達摩為東土初祖,道脈心法一直傳至六祖惠能後,六祖惠能(公元637-713) 將「心法」傳給白馬七祖二人…一直至十六祖劉清虛…乃至第十八代祖「活佛師尊」張天然。我們再於第三章〈道脈探源〉中的〈白馬七祖〉一文探討。

 

  引述《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

 

  「…六祖惠能渡白祖馬祖二人,道降傳火宅[13],白、馬二人是為七祖,而後又續傳羅八祖、黃九祖、吳十祖、何十一祖、袁十二祖、徐楊十三祖、姚十四祖、王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道轉白陽之期,彌勒應運,路中一為初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

 

[12]請另參考張載《正蒙》〈大心第七〉。

 

[13]一貫道的「火宅」指的是庶民,然而,「火宅」的原意指的是三界之生死以火宅喻。

 

 

 

  此處指的「白馬七祖」,一貫道說「白」指的是白玉蟾,而「馬」指的是馬祖道一。事實上,馬祖道一(公元709-788) 是六祖惠能的再傳弟子[14],而非六祖惠能所渡;白玉蟾(生於公元1194年)是宋代時期道教丹鼎派祖師,與六祖相差480 年左右,一貫道此說與事實差異甚大。

 

  一貫道的「火宅」泛指的是庶民、俗家,然而,「火宅」的原意指的是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一貫道認為,達摩大師來到東土,是將道脈法傳回中國,從達摩來到東土開始,稱為「老水還潮」或「東方後十八代」。依據《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所述:

 

  「…釋教單傳二十八代[15]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

 

  以上為一貫道的說法,有興趣者再自行參考一貫道的《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一文。

 

  有一部分的一貫道道親認為一貫道是禪宗的延續,事實上,禪宗在後來的發展上分成五個支派:荷澤宗、洪州宗、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正信佛教並不承認以神權思想為基礎與源自宋明理學演變的一貫道理論是禪宗的一支派與延續,而是一貫道單方面的穿鑿附會之說。

 

  從中華民國建國(西元1911年)以來,從此開始稱為「白陽期」。大部份一貫道道親認為:現在是「白陽期」,故紅陽時期的佛教、佛陀教法已經無效,在白陽時期,唯有白陽時期的天道[16]金線,求道才能解脫。一貫道認為白陽期為彌勒佛掌天盤、濟公活佛掌道盤,濟公活佛負責收圓,成佛道子為九十六億。


   為什麼一貫道會認為白陽期的成佛道子會是九十六億呢?因為一貫道亦尊奉彌勒菩薩為祖師,認為現在是彌勒菩薩掌天盤,因此,一貫道在設計其理論時抄襲了《增一阿含經》等有關彌勒菩薩出世的經典說法,將彌勒出世時所渡化的人數抄襲成白陽期的收圓人數。引述《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第二經:

 

  「…彌勒出現世時。聲聞三會。初會之時九十六億比丘之眾。第二之會九十四億比丘之眾。第三會九十二億比丘之眾。皆是阿羅漢…」

 

  復次,引述《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三經:

 

  「…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毘提村中。大迦葉於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眾。前後圍遶。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伸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民見已。歎未曾有。無數百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復有眾生。見迦葉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


  一貫道在設計其理論時,抄襲有關彌勒菩薩的經論,當然乍看之下會感覺好像經典所說跟一貫道說的吻合。但是,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三經中清楚的知道,將來彌勒菩薩所渡化者,盡是世尊的弟子,而非一貫道的信徒。

 

  復次,一貫道認為現在彌勒菩薩已經出世,又稱現在是白陽期,由彌勒菩薩掌天盤。事實上,我們以此段經文去反思一貫道理論的真實性:從一貫道興起的情況,與《增一阿含經》所記載彌勒出世的情況是差異甚大的。再者,依據推算,現今也應該是「末法時期」,佛陀的教法尚未結束,而非如一貫道所述的「白陽期」。


  一貫道認為,白陽期最大的特色在於此時的道脈心法降在庶民、火宅[17]之中,上天慈悲,大開三曹普渡,在白陽時期特別降下殊勝的道脈心法。

  引述《性理題釋》第五章〈大道之沿革〉: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現值三期末會,世風穨壞,浩劫並起,此期道在黎庶…」


───────────

[14]馬祖道一師承南嶽懷讓(公元677-744) ,而南嶽懷讓師承六祖惠能。

[15]請另參考《景德傳燈錄》。

[16]一貫道又名「天道」。

[17]請另參考註13。


  事實上,佛教的解脫道與佛陀的教法,重在煩惱的止息與解脫,乃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佛陀的教法是以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三十七道品為基礎開展的解脫道、古仙人道跡。而佛陀的教法並沒有所謂「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的差別,因為佛陀的教法重在於對治我們的妄心,而非針對時空的事相論述。

 

 

二、一貫道的教義與經典

  

  對於一貫道道親來說,五教(儒家、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經典皆是一貫道的經典,亦認為五教經典皆為一貫道的道脈心法作見證,而五教教義亦是一貫道的教義,而且源自於一貫道。因為,一貫道道親認為,五教皆是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故五教經典之間皆是互通的。

 

  事實上,一貫道的理論與核心思想源自於宋明理學,其中,尤以二程以「理」、「天理」作為世界本體、造化之本、萬物之源的理論為發展基礎,這一部份,我們在第四章〈一貫道之見〉中會再作一簡述。

 

 

(一)明明上帝為真主宰者

 

  

  一貫道認為,明明上帝是一貫道最高的崇拜對象[18],亦是絕對的真理,甚至是宇宙、萬事、萬物、一切…乃至靈性的創造者、主宰者,祂是萬法的起源、創育宇宙與靈性的主宰。而明明上帝位居於「無極理天」,「無極理天」也是一貫道道親最終歸向的目標。

 

  一貫道主張:我們的靈性、佛性皆是由明明上帝所創造,而現在是「白陽時期」,上天慈悲、大開三曹普渡,我們必須藉由「求道」(加入一貫道的儀式)才能返回無極理天,只要「求道」,便可以「超生了死」。

 

───────────

[18]請另參考第二章〈明明上帝〉。

 

 

  有部份的一貫道道親認為求道是要讓我們明白修身、修心之理,亦是修道的開始,既如此,那麼,就更應該面對事實與真相,否則,試問不誠實與非理智的態度是修道的正途嗎?

 

  在一貫道道親的認知中,其他宗教的神、仙…等神祗,甚至是佛教的佛、菩薩都是「明明上帝」所化、所主宰的,故次等於明明上帝。

 

  引據《性理題釋》第二十九章〈無極老母,明明上帝〉一文:

 

  「理可信乎,性可信乎,見光,即知有日,見人,即知有物,見子孫,當知有祖宗,見天地萬物,當知有造天地萬物之真宰,飲水,當要思源,溯自寅會生人,父父子子,生生不息,知有其祖,不知有其始祖,靈性來來去去,知有生身父母,而不知有生靈性之老母。…」

 

  事實上,一貫道對於明明上帝的態度是具人格化與感情化的,這一點從一貫道以扶鸞方式創作的「仙佛批訓」與典藉中(如一貫道偽作的《彌勒救苦真經》中,對於明明上帝即具有神權化與人格化)看的出來。引述《性理題釋》第二十七章〈三曹普渡,如何渡法?〉:

 

  「…此時正應三期末劫,三佛治世,故有三曹普渡之事。蓋以過去修行之客,煉氣之士,而末遇上天開恩渡回,超入理天者…」

 

  有一部分一貫道道親認為明明上帝其實就是「道」,然而,以事實來看,從一貫道創作的「仙佛批訓」與典藉中,我們可以發現,一貫道對於明明上帝的思想,是具人格化與感情化的,說明明上帝思想是老子「大道無情」之「道」,這是很牽強的。

 

  我們可以發現,嚴格來說,一貫道是屬於神教,儘管一貫道自稱不是宗教,而是「道」[19],但以「宗教(religion)」一詞的原意來看,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的存在…等神教思想理論,完全符合「religion」一詞的原意。

 

  再者,部份一貫道道親認為明明上帝是「道」的思想,這是引述老莊思想。事實上,道教原本並沒有輪迴的觀念,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道教吸收佛教教義,開始融入輪迴觀念是南北朝時代的演變。如果以無輪迴觀念的老莊、道教思想,硬將老莊、道教思想說是佛教思想(或在兩者之間劃上等號),那麼,這是很牽強的。

 

  我們不難從《性理題釋》第二十九章〈無極老母,明明上帝〉一文中發現,一貫道對於明明上帝的看法正是梵我思想,而這樣認為有一造物主、主宰者的論點與佛陀以緣起法為基礎的教法是互相矛盾的,正信佛法並不認為有一造物主、主宰者存在,我們將於第二章〈明明上帝〉中探討。

 

 

───────────

[19]請另參考《性理題釋》第六章〈道與教的差別〉一文。

 

(二)三期末劫思想

 

   我們延續前文〈一貫道的道統與歷史簡介〉來探討,一貫道將歷史劃分成三個時期(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而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法與解脫方法,譬如:一貫道認為佛教是紅陽期,因此,紅陽期以佛陀教法為主,而現在是白陽期(自中華民國開始,見《性理題釋》第十章〈何謂三期末劫〉一文),故主要的解脫方法在於求得天道金線,以求道故,才能回歸到無極理天、解脫生死輪迴。

 

  一貫道相信「三期末劫」之說,稱現在為「白陽時期」,大部份一貫道信徒認為佛教屬於「紅陽時期」,而現在是「白陽時期」,所以只要「求道」就可以回歸無極理天,此為解脫輪迴的「捷徑」,不需要修持的很辛苦,只要「求道」便可以解脫輪迴。

 

  《性理題釋》第六章〈道與教的差別〉:

 

  「…『道』可以超生了死,脫輪迴之苦,登西方極樂無極理天,躲凶災,避劫難,解冤孽,消罪愆,改命運,出苦海。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也。」

 

  一貫道的三期末劫(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請另參考第一章的〈一貫道的道統與歷史簡介〉)之說法,依一貫道所作的《性理題釋》第十一章〈何謂三期末劫〉來看,不難看出一貫道的「三期末劫」思想與其他宗教的世界末日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事實上,佛教並無神權末日救贖思想,而重在於智慧、覺悟與解脫。佛教經典中的「劫」[20]泛指的是時間單位,而非災難、災劫。佛法的基礎是緣起法,佛教並不認為有一造物主、主宰者存在,而上帝更非主宰眾生禍福者,眾生禍福由自己造作,並非由上天主宰。復次,我們已於前文有探討過:現今仍是「末法時期」,佛陀的教法尚未結束,而非「白陽期」。

 

 

解脫並非因為「求道」

 

  

  佛陀的教法,以正智與正信、緣起法為基礎,如實了知我們煩惱的生滅與依正觀而喜貪盡,乃至煩惱止息、自知不受後有,並不攀緣於外境與仰賴神通、神權救贖。

 

  而佛陀的教法也並非教我們心隨境轉,一貫道的「道」無法令我們躲凶災、避劫難、解冤孽、消罪愆、改命運、出苦海,何以故?真正的凶災與劫難並非外境的演變,而是我們的無明與三毒,正確的解脫道是依佛陀的教法而正觀(請另參考《雜阿含經》),以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三十七道品為解脫道基礎,依正觀而喜貪盡,乃至煩惱止息與自知不受後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罪愆的消除也並非藉由一貫道的「道」,而是在於了知心的本質,依佛陀的教法使我們煩惱止息,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如果說,境由心生、境隨心轉,而命運「好」與「壞」的認知,其實也只是我們的眼光與妄念的分別。那麼,您認為改命運是由外境改起,還是由我們的心改起?是攀緣於心外一貫道的「道」來改變我們的命運,還是改變我們的心與對治內心生滅的妄念?

 

  苦海的出離,並非由點傳師「明師一指點」、點個玄關竅,就可以出離苦海。如果說,苦海是由六道裡隨著業報的洪流與無明、三毒所構成,而輪迴的根源也在於無明,那麼,苦海的解脫,也唯有煩惱止息、自知不受後有才能解脫生死輪迴。

 

 

───────────

[20]「劫」為劫簸(梵語Kalpa 的簡稱,指的是一般年、月、日無法表達、計算的時間單位,並非指災劫。

 

(三)經典與五教合一思想

 

   在經典方面,嚴格來說,一貫道並沒有自己的經典,因為一貫道認為五教皆同源於天道,故五教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所以一貫道認為五教(儒家、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的經典是共通的,並且為他們的道脈心法作見證,故五教經典皆是一貫道經典,這是一貫道的五教合一思想。然而,五教經典真的在為他們的道脈心法作見證嗎?這是值得深入探討與考據的。[21]

 

  一貫道雖沒有自己的經典,但卻創作[22]了不少典藉,這些典藉,或許可以勉強稱之為一貫道的經典。而這些典藉的來源即是「仙佛批訓」[23],對於一貫道來說,「仙佛批訓」的過程是個極為莊嚴的儀式,因為他們認為「仙佛批訓」是「仙佛」降附在「天才」[24]身上,開示真理,為人天之溝通方式[25]

 

  一貫道認為,「仙佛批訓」與「扶鸞」是不同的,因為「仙佛批訓」降附、來臨開示的是仙佛,而「扶鸞」降附、來臨的是層次較低的一般鬼神。事實上,就事相上而言,「仙佛批訓」確實是給人較高級、莊嚴的感覺,然而,就本質與內涵而言,其實「仙佛批訓」與「扶鸞」兩者並沒有太大差異(換湯不換藥),唯一貫道道親主觀價值意識的分別作用而已。

 

  有趣的是,部份一貫道道親亦認為「仙佛批訓」不可信[26],那麼,有哪些宗教典藉是真正屬於一貫道的經典,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事實上,一貫道的道統與三期末劫、五教合一…等思想與理論正是源自於以扶鸞方式創作的「仙佛批訓」。

 

  從一貫道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一貫道亦將佛教與道家思想劃上等號,認為五教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引據《性理題釋》第六章〈道與教的差別〉一文:

 

  「『教』者,乃屬於道的外圍工夫,就是由『道』所生發之萬法,萬行萬端用來教化於世人的,是為『道』之用也。『道』者為本體,教者為體用,如樹木之根為道,枝葉為教,故曰:五教同源合一理也。佛教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教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教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耶穌教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回教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五教的起源宗旨皆是一也。」

 

 

  事實上,在看這一段文章之前,我們必須要清楚明白一件事:五教的理論基礎不同,最終趣向的目地也不同。至少基督教與回教是以神權思想為基礎的宗教,而基督教、回教的神權思想可以說正是佛教所破斥的梵我思想,佛教並不認為有一造物主、主宰者存在。五教的起源也並非是同一的,各教有其不同的成立歷史與理論基礎。

 

 

 

───────────

[21]請另參考第二章〈明明上帝〉一文。

[22]一貫道的典藉多以「扶鸞」方式創作。

[23]名為「仙佛批訓」,實則為扶鸞,在一貫道道親的觀念裡,「仙佛批訓」較於扶鸞高級。

[24]一貫道將辨道的人才,分成天、地、人三才,「天才」負責讓「仙佛」降附在身上寫字,而抄字者稱為「地才」,報字者稱為「人才」。

[25]「仙佛批訓」具有神啟性質,因為一貫道認為「仙佛批訓」是人天之溝通方式。

[26]部份一貫道道親「仙佛批訓」弊病、人為偽造因素多,請另參考范純武《近現代中國佛教與扶乩》,圓光佛學學報第三期,民88

 

 

  事實上,在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之前,道教並沒有輪迴的觀念,道教始融入輪迴的觀念,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道教開始吸收部份佛教義理,而道教融入輪迴觀念是在南北朝時代的演變。若說佛教與道家思想是同源合一(皆源自於一貫道),這是很牽強的,我們可以發現,一貫道此說是與史實有所出入的[27]

 

  道教開始吸取佛教教義,據史實是從東晉末年開始,而至南北朝(公元240 589年) 時,道教則全面性的大量吸收佛教教義,融入道教中。道教將輪迴的觀念融入道教中,是南北朝時代的演變(東晉時代道教僅融入因果報應說),在此之前,道教並沒有輪迴觀念。

 

  基督教對於上帝是具有人格化的,而基督教的上帝思想也與道教的「道」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基督教的上帝具有人格化與神權思想(上帝是造物主、主宰者)、恆常不變不滅的性質,這在佛教來說,是常見與我見。

 

  一貫道道親亦認為基督教的上帝即是明明上帝、老母娘,然而,有一部份一貫道道親卻又認為明明上帝指的是「道」,若如此,依一貫道的五教合一思想,則基督教具有人格的上帝思想與老子「大道無情」之「道」是互相矛盾的。再者,若說基督教具有人格的上帝思想與佛教緣起法(諸法緣起性空,佛教不認為有一造物主與主宰者存在)相同,那麼,這是很矛盾與牽強的。事實上,一貫道的五教合一思想是自由心證與曲解五教教義所提出的戲論。

 

  在一貫道道統中,關於由青陽期承接至紅陽期這一段描述,有兩種不同的版本[28],而其中之一,即老子出涵谷關往西方渡釋迦牟尼佛。事實上,道教在南北朝時代之前,並沒有輪迴的觀念,若說老子西渡釋迦牟尼佛,則以佛教、道教兩者教義的不同角度來分析,說佛陀所覺悟的甚深緣起法源自於老子無輪迴觀念的思想,是很牽強的。事實上,五教理論並不相同。

 

  佛教傳來中國後,初期之時,對於中國本土來說,佛教是外來宗教,為使中國本土能接受佛教,於是有以老莊解讀佛典,此為「格義」,此以格義方式解讀佛典之風,後來為道安、法汰等高僧所卻,畢竟,佛教、道教兩者是不同基礎的思惟模式與理論,以格義的方式解讀佛法,會造成佛法失去原味,而與外道法相融。其中,以格義(老莊思想)方式解讀的佛典,以般若部經典最多,也造就了往後「三教合一」思想的前因。事實上,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之前,道教並沒有輪迴的觀念,道教始引用佛教的輪迴觀融入道教中,是南北朝時代的發展,若說佛教、道教是同源合一,其實是很牽強的。

 

  再者,引述宋光宇《天道鉤沉》一文所述:

 

  「…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試著融合儒、釋、道三教。唐時每逢皇帝壽辰或其他重要節慶時,在皇宮內都會有佛道講論的場面,有時也加上士人,形成儒、佛、道三教講論的局面。三教合一從這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了。兩宋時,北方金人強盛,佔領了華北半壁江山。在金人的領域內,出現了揉合三教的新興教派,那就是『王吉吉』、『呂純陽』、『張三豐』等人所領導的全真教。他們以道家的『道德經』和『清淨經』、佛家的『心經』、儒道的『孝經』作為經典,來教化一般尋常百姓。為在異族統治下的漢民族保留住文化命脈。全真派的基本宇宙論與宋明理學所主張的那套宇宙論是相同的。而且成為『無生老母』這個概念的根本…」

 

 

 

───────────

[27]請另參考香港佛教501期,《漫談佛教與道教》一文。

[28]三種版本分別為1.孟子西渡釋迦牟尼佛;2.老子西渡釋迦牟尼佛。

 

 

 

  事實上,宋光宇此段論述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三教合一思想是中國史上的演進,而非真有一「先天大道」與明明上帝的神啟。既「三教合一」是歷史的演進,則應該稱為「後天大道」才對。事實上,依據史實,在佛教末傳入中國之前,道教並沒有輪迴的觀念,而且佛教的基礎理論是緣起法,也與早期(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道教無輪迴觀念的理論差異甚大,說佛教、道教是「同源合一」是很矛盾與牽強的。一貫道的理論演進史與來源,確實是依樣畫葫蘆。

 

  一貫道在《性理題釋》第六章〈道與教的差別〉即認為五教皆是同源(同源於一貫道)合一。事實上,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之前,道教並沒有輪迴觀念,佛教傳入中國後,一直至南北朝時代,道教才始引入佛教的輪迴觀念,而基督教具有人格化的上帝思想也與佛教的緣起法互相矛盾。因此,一貫道認為五教同源合一,實則是將水火不容的理論融合在一起,這是很矛盾的。

 

  宗教之間應該平等對待,然而,倘若一個新興宗教是建立在以神啟、偽托佛、菩薩之名的方式扭曲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教義、歷史與經典的基礎上,那麼,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也應該有提出澄清的權利,再者,對於一貫道的道脈心法源於上古之說與明明上帝思想,事實真相是歷史、哲學思想的演進,而非真源於上古。請另參考〈勿以外道法魚目混珠〉一文。

 

  關於明明上帝、無生老母的思想,引宋光宇此文所述:

 

  「…全真派的基本宇宙論與宋明理學所主張的那套宇宙論是相同的。而且成為『無生老母』這個概念的根本。…」

 

  事實上,宋明理學的發展正是針對、沖著佛教而來的。例如,一貫道道統中所載的理學家張載,曾於《正蒙》〈大心第七〉中批判釋迦牟尼佛:

 

  「…釋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滅天地,以小緣大,以末緣本,其不能窮而謂之幻妄,真所謂疑冰者與!…」

 

  張載在《正蒙》〈中正第八〉中又批判佛教:

 

  「…儒者窮理,故率性可以謂之道。浮圖不知窮理而謂之性,顧其說不可推而行。…」

 

  宋明理學針對佛教作出許多批判與攻擊,若說佛教與宋明理學是同源(皆源自於一貫道)合一,或說宋明理學家闡發一貫道的道旨,這是很牽強與矛盾的的。我們從史實來看,宋明理學事實上是敵對佛教的,若說此兩者水火不容的理論是為同源(皆源自於一貫道)合一,則這是很矛盾的事實。

 

  三教合一、五教合一思想實是中國歷史與哲學上的演進,而如宋光宇此文所述,「無生老母」思想的根本是源自於宋明理學與全真派思想。無論如何,依據史實,與其說一貫道是「先天大道」,倒不如說是歷史與哲學思想演進的「後天大道」,而非真源自於上古,當然,更甭論一貫道的道脈心法是明明上帝降下的大道了。但不論如何,明明上帝、無生老母與以緣起法為基礎的佛教、佛陀教法,實是差異甚大的,一貫道單方面說三教、五教「同源合一」,這是很牽強的。

 

  事實上,佛教在初傳入中國時,為使中國本土能接受外來之佛教,因此,歷經了一段格義佛教時代,此時期,為使中國本土能接受佛法,而以格義的方式:以老莊思想解讀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教的般若部經典,初傳入中國時,便是以老莊思想解讀大乘般若思想。這樣的情況,後為道安法師…等高僧所卻。

 

 

三、一貫道的「三寶」

 

 

 

  進入一貫道最重要的便是藉由「求道」儀式獲得一貫道的「三寶」與道脈心法。當然,他們的「三寶」與佛教的佛、法、僧三寶意義是截然不同的。一貫道的「三寶」指的是「玄關竅」、「口訣(五字真言)」、「合同」,他們認為在經過「求道」後,便能「天堂掛號,地府除名」,死後就可以往生到無極理天,而不落入六道輪迴,一貫道的「三寶」也可以說是他們死後回歸到無極理天的「憑證」。

 

  一貫道認為合同、玄關竅、口訣三寶除了是回歸到無極理天的憑證外,也是遭遇急難與危險的救命工具(大部分的一貫道道親認為:遇到危難時,就手抱合同,持念口訣,仙佛便會來救助)。我們在以下文中,簡介一貫道的三寶:

 

  

(一)合同

 

 

  「合同」為一種左、右手互按相抱的手印,根據一貫道的說法,「合同」含有返樸歸真的意思,亦如同印鑑一樣有憑證之意。《性理題釋》第十章〈何謂三期末劫〉中,合同(亦可稱為「蓮藕合同」)又稱為「真憑」。

 

  一貫道認為青陽期的合同為「蓮葉合同」、紅陽期的合同為「蓮花合同」,而白陽期的合同就是「蓮藕合同」了。

 

  以佛教來說,步入解脫道,並非藉由所謂的「合同」來作憑證,而是依三十七道品實修,以佛陀所教導的正觀而喜貪盡,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二)玄關竅

 

 

  一貫道認為「玄關竅」[29]為生死門戶,而靈性、佛性、如來藏(有多種版本)則住於「玄關竅」之中。一貫道的「玄關竅」指的是介於兩眼之間凹陷的鼻樑部份,他們認為在經過「求道」儀式,點傳師[30]指點玄關竅後,便會開啟玄關竅(自性所居處),在死後,靈魂便會由玄關竅離開肉體,往生至無極理天。

 

  關於一貫道的玄關竅之說,我們再於第四章〈一貫道之見〉中〈自性住在玄關竅?〉一文探討。



 

一貫道認為玄關為自性的居住處,依據《性理題釋》第十章〈何謂三期末劫〉一文中,對於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三期之「真經」的述說皆可見如此描述:

 

  「…我人自性所居的『玄關竅』…」

 

  事實上,一貫道的三寶是拼湊三教的學說與理論,外加混入神權思想而成。以佛教來說,自性並不住於玄關竅,而生死輪迴的解脫也並非一貫道的「求道」儀式。前面我們談過,生死輪迴的根本是在於無明,而解脫亦是在於煩惱止息與不受後有,除非「求道」的那一剎那,無明滅,這樣才可以說是解脫生死輪迴。否則,無明習氣依舊在,並無法解脫生死輪迴。

 

  《性理題釋》第十章〈何謂三期末劫〉中,玄關竅又稱為「真宗」,依一貫道所述,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的「真宗」皆為玄關竅。

 

───────────

[29]一貫道以玄關竅為自性居住處,曲解「正法眼藏」的原意,指「正法眼藏」指的是一貫道的玄關竅。

[30]一貫道中,具有資格傳授道脈心法(一貫道三寶)的神職者(一貫道認為點傳師領有天命)。

 

   關於一貫道認為自性住在玄關竅的問題,我們再於第四章〈一貫道之見〉中的〈求道與解脫〉一文中提出探討。

 

(三)口訣,無(五)字真經

 

    一貫道在求道時,點傳師會傳授道親合同、玄關、口訣(又稱為「真經」),一貫道的三寶即為死後往生無極理天的憑證,而一貫道道親必須慎記合同與口訣。一貫道認為青陽期的真經為「仙家所念的四字真經」、紅陽期的真經為「佛家所念的六字真經」,白陽期的真經即為本文所載 的口訣(由於只能口傳,又稱為「無字真經」),請參閱表1-2

 

  一貫道的口訣為:「無太佛彌勒」。

 

  一貫道在求道時,會要求求道者發毒誓:「…若有洩漏三寶、欺師滅祖,願遭五雷轟頂、天譴雷誅…」,因此,一貫道道親不可以洩露口訣。

  

  其實我們不難從整理表1-2 中可以看出,一貫道的「三寶」實乃主要拼湊道教、佛教的名相與曲解部份義理而成。

 

四、自性三寶?

 

  我曾經過看一貫道寶光組的文章,對於「三寶」的一詞解釋如下:

 

  「指一貫道性理真傳之玄關、口訣、合同等三種千古祕寶。與佛教之佛、法、僧三寶之義是同一理,惟一貫道三寶乃自性之三寶,非佛之末法住相三寶。」

 

  這一段話已經嚴重扭曲佛教的三寶意義了。我想,我們必須思惟一個問題:一貫道的「三寶」(合同、玄關竅、口訣)真的是「自性三寶」嗎?

 

  「自性三寶」指的是對「佛」、「法」、「僧」三寶有作更深一層的解釋:「佛」為自性之覺、覺而不迷;「法」為自性之法、正而不邪;「僧」為自性之淨、淨而不染。

 

  引述《六祖壇經》: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事實上,一貫道之三寶,並非「自性三寶」,實乃拼湊而成之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ue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